欢迎与万川携手      
共创美好未来
万川医疗健康产业集团

新闻资讯
万川资讯
行业动态
政府政策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内容浏览        
【经验交流】全院血糖管理“3I模式”的临床实践

          2025-09-25   浏览:40

糖尿病是一项全球性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2.4%,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 [ 1 , 2 ]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4/5的糖尿病住院患者在非内分泌科住院治疗 [ 3 ] 。然而,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因多种复杂因素影响血糖,易引发严重高血糖和低血糖,从而导致手术感染风险增加、死亡率升高及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后果 [ 4 , 5 ] 。因此,全院尤其是非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管控亟待加强。随着医疗技术创新发展,以持续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为代表的精准控糖手段已获得循证医学支持,研究证实,CSII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 6 , 7 , 8 ] 。相较而言,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部分技术瓶颈,具体表现为:系统采集信息单一、平台端口有限、医护合作模式更新不足、内分泌科医师工作负荷过重等。为了契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医疗卫生系统的要求 [ 9 ] ,我院创新性构建开展了全院血糖管理“3I模式”,即以胰岛素泵治疗(insulin pump therapy)为核心的治疗方案、依托物联网平台(internet of things)的院内信息化血糖管理、以专职胰岛素泵师为主导的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integration of nurse-physician collaboration),为院内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提供新思路及实践经验。

一、传统模式下全院血糖管理现况

前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血糖异常发生率显著攀升,涉及的科室广泛且潜在人群基数庞大 [ 10 ] 。该类患者常合并复杂的临床状况,受药物及住院环境影响,更易出现不良预后。传统管理模式存在多重局限性:血糖监测依赖非联网设备进行分散式监测及人工录入,导致数据分散于检验报告和护理记录单,存在效率低下和误差风险;因巡泵反馈延迟导致血糖处理滞后,常引发血糖波动风险 [ 11 ] ;科室间协同机制效能不足,非内分泌科医护人员普遍存在糖尿病管理认知缺口,特别是胰岛素泵规范操作能力薄弱,叠加被动会诊模式缺陷,造成血糖达标率和主动会诊率双低困境 [ 12 , 13 ] 

二、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的现况

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是通过整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LIS)及血糖监测数据,实现糖尿病患者血糖实时监控与精准干预的新型管理方法。该模式起源于国外医疗体系,目前已在国际范围内形成以持续葡萄糖监测(contini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为核心的技术框架。研究表明,实时CGM与间歇性CGM可显著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降低0.5%~1.2%) [ 14 ] 。在儿童1型糖尿病管理中,CGM结合家庭行为干预能够减少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 15 , 16 ] 。此外,技术层面呈现三大发展趋势:非侵入性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 17 , 18 ] 、人工智能算法对血糖预测准确性的提升 [ 19 ] ,以及个性化监测与精准医疗的深度整合 [ 20 , 21 ] 

国内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虽起步较晚,但已显现出独特的实践特征。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通过对接HIS,实现了多项核心优势:提升血糖管理效率,自动数据采集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血糖达标率有效提高 [ 22 , 23 , 24 ]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 25 ] ;构建多学科协作体系,内分泌科与其他科室联合诊疗率得到提升 [ 26 ] 。然而,该模式在国内推广仍面临显著挑战:信息采集维度单一,多数血糖系统仅记录基础血糖值,导致临床决策支持信息不足;非专科医护人员胰岛素泵操作风险大;多数系统缺乏多终端协同功能,方案调整响应延迟。因此,国内信息化血糖管理需要做进一步改善:(1)建立结构化数据采集系统,如整合手术、用药等多项血糖影响因素;(2)设立专职胰岛素泵师,构建标准化培训体系,减少非内分泌科护士操作失误带来的血糖波动风险;(3)开发移动端实时交互平台,实现医护多终端协同管理。这些改进将推动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三、全院血糖管理“3I模式”的探索与临床实践

(一)胰岛素泵治疗为核心治疗方案

胰岛素泵治疗相较于多针胰岛素治疗能够减少胰岛素吸收的变异,从而平稳控制血糖,同时由于其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因此能够快速有效且安全地改善住院患者的血糖 [ 27 ] 。我院血糖管理“3I模式”采用以胰岛素泵治疗为核心的治疗方案。内分泌科医师及专职胰岛素泵师会根据每日巡泵结果,对患者的胰岛素泵的基础率及大剂量方案进行精细调整,对于胰岛素抵抗严重的患者适当予以口服降糖药。

(二)血糖物联网平台实现血糖管理信息化

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糖尿病管理方式革新提供了新可能 [ 28 ] 。在此背景下,我院通过多学科专家团队研讨,联合互联网公司共同开发了“3I模式”血糖物联网平台。该平台组成及功能如下:(1)责任护士使用带有蓝牙功能的血糖监测仪扫描患者手腕条形码进行身份确认,参照标准化流程监测血糖。血糖数据自动上传到HIS,血糖管理平台对接院内HIS后,同步抓取患者实时血糖数据并进行分层存储与信息归类,各终端实时更新显示。(2)平台除获取手指血糖值外,还通过HIS整合患者基本信息、糖化血红蛋白及相关生化结果、胰岛素大剂量注射准确性评估结果、影响血糖的相关用药方案、肠内外营养支持方案、手术安排,以及使用CGM患者的动态葡萄糖图谱等关键数据,并集中展示于医护端口(含医师电脑端、泵师企业微信端)。此举便于医护团队快速调阅患者血糖动态信息,较传统信息化模式显著缩短了信息获取时间。同时,胰岛素泵师在巡泵过程中可实时接收血糖预警提示,并给出个体化处理建议,有效降低血糖异常事件发生率。(3)平台支持内外网端口访问(外网端口须经医务部权限审批)。医师端具备实时审核功能:上泵前,内分泌科总住院医师查房,制定胰岛素泵初始处方并上传平台,随即胰岛素泵师通过企业微信端查看处理;治疗中,胰岛素泵师每日查房时通过企业微信端记录患者情况并提交方案调整申请,医师端实时接收提醒后进行审核,胰岛素泵师在确认审核信息后立即执行最终方案。该闭环管理机制有效弥补了现有远程指导模式的不足——避免因医患评估不充分或信息传递延迟导致的血糖处置滞后,既减轻医护工作负荷,又保障治疗安全性,同时提升专科护士的精准护理水平。(4)系统具备智能预警功能:设定普通预警(空腹血糖3.9~11.1 mmol/L且餐后血糖>16.7 mmol/L且重复≥2次)与危机预警(空腹血糖<2.2 mmol/L或餐后血糖>22.2 mmol/L)双阈值,触发预警的患者信息将自动推送至医护终端。

(三)以专职胰岛素泵师为主导的医护一体化合作模式

构建以胰岛素泵师为主导的多学科血糖管理团队,成员涵盖医务部、护理部、临床各科室、信息科、营养科以及内分泌科。具体实施由内分泌科的全院血糖管理小组负责,其组成包括:医疗团队组长(内分泌科主任)1名、团队副组长(科护士长)1名、总住院医师3名、管理组医师2名、专职胰岛素泵师3名。团队组长负责统筹监督血糖管理小组工作运行;团队副组长主要管理日常工作及人员安排;总住院医师负责全院高血糖患者的初次面诊,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纳入待管,并制定初步胰岛素泵治疗方案;管理组医师负责审核管理组患者的每日方案调整,为停泵患者制定下泵后替代治疗方案;胰岛素泵师负责预警患者的会诊提醒,每日于患者床旁进行病情评估并上传胰岛素泵方案调整意见,开展个性化血糖管理宣教,执行胰岛素泵的植入、移除、基础率设定、报警处理等操作及质控管理,处置血糖危急情况,协调团队沟通,整理日常书面工作等。

“3I模式”创新性构建了以专职胰岛素泵师为核心的多维协同管理体系,较以往血糖“虚拟病房”管理模式 [ 26 ] 实现了四大突破:其一,建立专业化分层管理机制,通过专职胰岛素泵师开展床旁精准评估、实时血糖方案调整及标准化胰岛素泵操作,有效规避单一远程指导导致的评估迟滞、非内分泌科人员胰岛素泵操作风险增加等问题;其二,构建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在应对我国内分泌科医师人力资源紧缺与全院血糖管理需求激增的结构性矛盾时,该模式显著降低专科医师基础工作量,促使其聚焦复杂病例诊疗,同时拓展糖尿病专科护士职业发展路径;其三,平台智能抓取血糖相关因素并高亮显示,不同于“虚拟病房”仍需人为筛查病例来获取影响血糖的相关信息,“3I模式”下的血糖管理平台能够智能抓取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在各个端口突出显示,显著提升医护工作效率;最后,创建标准化能力认证体系,通过循证研究建立的胰岛素泵师培训方案及年度资质复审制度,确保胰岛素泵师持续具备精细化血糖管理、个性化教育干预及临床决策支持等进阶能力,最终实现患者满意度提升、血糖达标时间缩短等临床效益。

(四)“3I模式”下全院血糖管理的具体流程

“3I模式”下全院血糖管理流程图见 图1 。

图1 “3I模式”下全院血糖管理流程图

1.上泵前:内分泌科总住院医师收到会诊的信息包括两种途径:(1)传统方式,非内分泌科医师申请会诊后总住院医师被动会诊。(2)物联网血糖管理平台自动提取全院高血糖患者信息,并形成每日预警名单,总住院医师根据名单主动会诊,尽可能减少高血糖患者的会诊遗漏。对于符合条件且需要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由总住院医师在血糖管理平台将其纳入“待管理患者小组”,并留言患者的胰岛素泵基础方案。血糖管理平台的所有端口均可随时查看新患者纳入提醒。专职胰岛素泵师接收到上泵信息后,立即携带用物于患者床旁再次评估。

2.上泵时:(1)上泵当天。①专职胰岛素泵师于患者床旁进行再次评估,包括患者身高、体重,目前血糖、血酮水平、糖尿病病史、既往控糖方案、皮肤情况以及是否使用CGM监测血糖,并于平台手机端核对及修改相关信息后点击上泵,患者信息进入“管理患者小组”。②接受血糖管理的患者签署“全院血糖管理知情同意书”后,胰岛素泵师完成胰岛素泵植入操作,床头悬挂“血糖管理提示卡”,提示卡内容包括:大剂量注射方法提示、禁止携泵的具体检查种类、饮食宣教口号等;同时,泵师针对患者的评估结果,予以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心理、胰岛素泵注意事项的宣教。③胰岛素泵师需要将非内分泌科的管床医师拉入微信联络群,并向其发送“全院血糖管理患者管床医师工作内容表”及相关注意事项,同时与管床护士、科室糖尿病联络护士做好交接。(2)上泵期间。①胰岛素泵师每日床旁巡查评估,于血糖管理平台实时记录血糖影响因素,并根据前一天患者血糖情况上传胰岛素泵方案调整意见;内分泌科管理组医师接收到调整提醒后,同步进行审核,并通过内分泌科会诊账号修改医嘱,无需非内分泌科医师确认,泵师即时执行血糖医嘱。②除方案调整外,泵师需要随时根据患者的血糖和具体病情,对患者进行强化宣教。③泵师每日需检查穿刺部位、管路、耗材日期、药量电量,并同步完成耗材更换与胰岛素补充。

3.下泵时:(1)胰岛素泵师接收到下泵要求后,线上联系内分泌科管理组医师,医师通过血糖管理平台再次回顾患者全程血糖情况及相关指标,制定下泵后方案、提前开具取药医嘱,并线上告知泵师进行下泵操作。(2)胰岛素泵师于患者床旁予以下泵后宣教,内容包括下泵后饮食、用药、胰岛素注射、复查指导等。(3)胰岛素泵师将下泵后方案线上发送给管床医师,并提醒其将下泵后方案写入出院小结。(4)胰岛素泵师最后对患者血糖管理流程进行总结,电脑自动存档。

(五)“3I模式”下全院血糖管理的实践效益

为了提高全院血糖管理效果,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于2019年9月成立全院血糖管理小组。经过2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内分泌科联合互联网程序开发公司,自主开发了“智能化全院血糖管理平台”,并于2021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全面开展全院血糖管理“3I模式”。该模式不仅包含现有血糖信息化管理的常见模块(如设定高血糖报警提醒等),更侧重于构建专职胰岛素泵师主导的精准治疗护理体系。通过血糖管理平台的信息整合,结合CSII技术,实现对非内分泌科高血糖患者的全覆盖快速血糖控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在全院血糖管理“3I模式”运行初期进行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纳入80例非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医师会诊后通过单一的远程信息化管理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泵治疗,干预组则采用“3I模式”进行血糖管理。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后第2天平均血糖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3 d及7 d严重高血糖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表1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低血糖。研究表明,“3I模式”能快速有效调控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了非内分泌科胰岛素泵治疗安全性。此外,专职胰岛素泵师可通过系统化血糖管理教育提升患者及非内分泌科医护人员满意度;该模式同时为内分泌科医师节省大量会诊时间,使其专注疑难病症诊疗研究,并增强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据全院快速统计,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外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共5 198例,占外科住院患者总数的5.3%,除内分泌科以外的内科病房中糖尿病住院患者共10 337例,占内科住院患者总数的24.5%;非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1.10 d,全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8.72 d。2023年7月至2024年7月,在全院血糖管理“3I模式”下,外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共7 974例,占外科住院患者总数的6.1%,除内分泌科以外的内科病房中糖尿病住院患者共17 201例,占内科住院患者总数的29.8%;非内分泌科糖尿病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9.76 d,全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为7.63 d。表明,“3I模式”能快速有效调控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血糖水平,在保障胰岛素泵治疗安全性的前提下减少并发症,从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全院血糖管理“3I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我院发表的《基于SOP理论框架的智慧血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获得了湖南省企业联合基金项目立项,并发表相关SCI 6篇,开展相关科研课题4项;我院自主开发的“全院血糖管理系统”已获软件著作权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获得多项荣誉:2022年第二届湖南省护理学会护理科技奖“一等奖”,2022年湖南省优质护理服务“十佳临床实践案例”,2022年度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智慧医院优秀案例”,2023年全省糖尿病优秀管理案例竞赛“一等奖”,2023年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和2024年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综上所述,全院血糖管理的“3I模式”以专职胰岛素泵师为主导、以血糖物联网为信息媒介、以CSII为主要治疗手段,能够在规避单一信息化血糖管理模式缺陷的情况下,实现安全有效的全院信息化血糖管理,为糖尿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随着全院血糖管理“3I模式”的具体实践,我院不断优化详细流程、升级血糖管理平台。未来,我们将基于该模式拓展院外高血糖患者的管理,并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大数据血糖管理辅助决策系统,为我国糖尿病患者提供具有科学数据基础的血糖管理决策辅助,进一步扩大血糖管理范围,同时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合作伙伴 | 关于万川 | 员工服务 | 物流查询 | 万川视频    

 

版权所有:江苏万川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Varsal ©     法律声明

ICP:苏ICP备14047837号-1  


南京万川医药 信息部 建设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