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与万川携手      
共创美好未来
万川医疗健康产业集团

新闻资讯
万川资讯
行业动态
政府政策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内容浏览        
看,中国技术走向全球!“CGM+CKM”赋能更优糖尿病管理——EASD 2025硅基仿生专题研讨会精彩速递

          2025-09-25   浏览:48

近年来,持续葡萄糖监测(CGM)技术迅猛发展,在糖尿病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及全球糖尿病人数仍在不断增加,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为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我国糖尿病监测领域新锐品牌如硅基仿生(SIBIONICS)迅速崛起,凭借亮眼的技术实力与国际化布局,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高度关注与认可。除CGM外,硅基仿生还持续致力于向CXM方向推进研发创新,是目前全球唯一实现持续酮体监测(continuous ketone monitoring,CKM)技术商业化应用的企业。通过CGM与CKM双系统联动,可为糖尿病管理提供更佳全景视角,能够更全面、更精准地赋能糖尿病管理,帮助患者获得更优质的健康结局。

2025年9月15日,在第61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EASD 2025)召开首日,硅基仿生特别举办了“CGM+CKM赋能更优糖尿病管理”专题研讨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和意大利米兰蒙齐诺心脏病学中心Stefano Genovese教授联袂主持会议,多名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发表主题演讲,聚焦持续葡萄糖/酮体监测最新技术进展,深入探讨其在糖尿病精准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前景。本刊撷取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CGM在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应用洞见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医学中心Andrej Jane教授介绍,越来越多循证证据支持,CGM在2型糖尿病(T2DM)管理的各种场景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适用于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广泛患者。对于使用胰岛素(包括新型胰岛素周制剂)治疗的T2DM患者,CGM的临床获益已毋庸置疑;即使对于那些不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无论应用口服降糖药还是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治疗,CGM均可带来改善血糖控制、降低低血糖风险、减小血糖变异性、提高治疗满意度等多重临床获益。此外,CGM结合患者教育还可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增强其疾病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更好的糖尿病管理效果。

目前,专家建议CGM的应用贯穿于T2DM自然病程的各个阶段,包括新诊断和病程早期患者、稳定期疾病管理以及长病程患者,使用频率则因人而异,对于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建议持续佩戴CGM进行监测,其他患者可根据个体化需求间歇使用CGM[1]

CKM在健康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德国乌尔姆大学糖尿病技术研究所Nina Jendrike博士指出,机体在某些生理状态下会生成酮体,例如碳水摄入不足或长时间空腹、剧烈运动;也会在一些病理状态下产生酮体,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与传统测量酮体的方法不同,SIBIONICS持续酮体监测系统(CKM)采用类似于CGM的微创原理,经传感器实时捕获组织液β-羟丁酸浓度(BHB,核心酮体),通过每5分钟生成连续数据,提供全面、实时的酮体监测。

目前,CKM已在健康人群和糖尿病患者中开展了相关研究。空腹研究在健康人群中观察了酮体水平的变化,发现在不同个体、不同日期以及全天不同时段之间酮体水平的差异很大。胰岛素泵干预研究则探索了CGM与CKM联合监测用于持续胰岛素输注(CSII)患者的可行性,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T1DM)成人患者在暂停CSII(最长达6小时)后,血糖和酮体均升高(出于安全性考量,在临床试验中难以诱导出很高的酮体水平),而血糖与酮体升高可能并不同步。未来将公布更多相关研究结果。

新型CGM系统在糖尿病成人患者中的准确性

SIBIONICS GS3 CGM是全新一代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作为全球最薄CGM(超薄机身仅2.9 mm),该产品已正式通过欧盟CE-MDR认证。血糖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是评价CGM系统性能的最重要考量因素,iCGM(集成式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标准代表着目前全球最严格的CGM准确度标准[2,3],要求必须满足包括全血糖区间读数的准确性(尤其是低血糖区间)、传感器在整个使用周期中的稳定性(如单个测量值与趋势箭头均需可靠)等。硅基仿生始终以iCGM标准作为研发与质控的核心要求,近期一项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GS3 CGM已全面符合iCGM标准。硅基仿生医学副总裁莫一菲博士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该研究纳入36例应用CSII或每日多次胰岛素注射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其中T1DM占比97%),评估GS3 CGM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总体配对点数据量为3906,其中低血糖(<3.9 mmol/L)数据量占比15.5%。结果显示,在全血糖区间(包括低血糖区间、正常血糖区间、高血糖区间),GS3 CGM读数准确性均符合iCGM标准。以低血糖区间为例,血糖<3.9 mmol/L(±15 mg/dl)的iCGM标准为95%置信区间下限≥85%,而GS3 CGM为94.2%,远高于这一标准。

除较高的点准确性外,GS3 CGM还表现出卓越的趋势准确性和临床可靠性,且安全性良好。总之,该研究证实GS3 CGM的准确性已达到全球最高的iCGM标准要求,其中低血糖监测准确性尤为突出,充分体现了硅基CGM系统的优秀性能。


主席专访聚焦CGM/CKM最新技术及相关标准,中国创新融入全球医疗前景可期

iCGM标准为糖尿病管理设立了更高要求,请问符合iCGM标准的CGM产品可带来哪些临床价值?

纪立农教授:iCGM是在CGM基础上的又一重要进步,不仅能够在指定的时间段内连续或频繁地自动测量组织间液中的葡萄糖,而且能可靠、安全地将葡萄糖测量数据传输到数字连接的设备,包括自动胰岛素给药系统,以管理与血糖控制相关的疾病或病症[2]。目前在中国,我们正努力说服监管机构批准使用iCGM来代替自我血糖监测(SMBG)用于临床决策。

Stefano Genovese教授:众所周知,低血糖和血糖波动/血糖变异性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高度准确和可靠的CGM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例如符合iCGM标准的CGM可提供更为准确的血糖数据,为及时采取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和依据,这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中尤为有用。


在血糖监测中为何需特别关注低血糖监测的准确性,这对于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如何?

纪立农教授:研讨会上报道了SIBIONICS GS3 CGM的准确性数据,结果显示其不仅达到iCGM标准,而且在低血糖区间的准确度很高,这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之所以特别关注这一点,是因为低血糖的处理需要立即做出临床决策,以预防其发生或恶化。我们非常需要准确的信息来支持决策,这不仅对医生很重要,对患者也是如此,即使在居家情况下。

Stefano Genovese教授:准确监测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管理非常关键。低血糖可能是致命性的,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很大,例如低血糖与心律失常之间存在强相关性,与内皮功能障碍和激活血栓形成也密切相关。因此,预防低血糖事件很重要,在低血糖区间有着高度准确性的CGM可帮助我们更好地避免和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CKM作为一项新技术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您认为CGM与CKM的结合将如何改善糖尿病管理?

纪立农教授:CKM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热点话题。酮体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代谢物,过去对于酮体的认知较为有限,其具体生理和病理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对酮体的测定、尤其是持续酮体监测,将扩大我们对酮体病理生理学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认识。

就具体用途而言,我认为CKM是预防酮症酸中毒的有力工具,尤其是对那些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一旦停止胰岛素输注,将可能导致致命性DKA的发生,CKM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此外,CKM还可能帮助T1DM患者安全地使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既往研究发现,SGLT2i可为T1DM患者带来良好的血糖控制且有心肾保护作用,但显著增加的DKA风险限制了其获批使用。如果能够借助CKM来实现DKA的预警,SGLT2i用于治疗T1DM患者的安全性则会大大提高。

Stefano Genovese教授:通过CGM与CKM的深度融合,能够更全面、更精准地赋能糖尿病管理,帮助患者获得更优质的健康结局。我们需要开展更多设计良好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CGM和CKM的监测数据是准确且可重复的。临床应用上,除可预防DKA之外,我觉得CGM与CKM结合还可用于指导肥胖人群通过生酮饮食等方式来进行减重,在这种情况下对血糖和酮体的持续监测非常有用。


对于SIBIONICS等中国创新型医疗科技公司,请谈谈您的寄语和期望?

纪立农教授:国产CGM达到甚至超越国际公认标准,如iCGM,可弥合国内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差距,有助于中国创新技术融入全球医疗体系。我认为SIBIONICS应专注于创新技术,为全世界的糖尿病或其他疾病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而不仅限于在中国。

Stefano Genovese教授:通过此次研讨会以及我们在米兰的患者试用SIBIONICS GS3 CGM的实际体会,我深刻感受到SIBIONICS工作人员的敬业、专业精神以及产品性能的卓越。自从马可波罗时代以来,意大利与中国就有着源远流长的合作传统。我希望未来能持续保持与SIBIONICS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无论人员还是设备,我对SIBIONICS有着非常好的印象。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合作伙伴 | 关于万川 | 员工服务 | 物流查询 | 万川视频    

 

版权所有:江苏万川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Varsal ©     法律声明

ICP:苏ICP备14047837号-1  


南京万川医药 信息部 建设与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