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与万川携手      
共创美好未来
万川医疗健康产业集团

新闻资讯
万川资讯
行业动态
政府政策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内容浏览        
新突破!上海交大研究:BMI TTR或成糖尿病长期体重管理的新工具

          2025-07-31   浏览:44

在第85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年会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包玉倩教授团队(胡婷婷博士代表)在会上作了题为“体重指数(BMI)目标范围内时间(TTR)对2型糖尿病(T2DM)成人患者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的影响”的专题报告[1],研究通过大规模队列数据分析,指出BMI TTR有望成为糖尿病长期体重管理的评估工具,引发与会专家的广泛讨论。

全球糖尿病负担与当前管理困境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5年数据显示[2],2024年成人糖尿病患者达5.89亿(每9人中1例),预计2050年增至8.53亿,其中81%集中于中低收入国家。糖尿病直接导致2024年340万成人死亡(每11例成人死亡中1例归因于糖尿病),且医疗支出激增至1.015万亿美元(17年内增长338%)。

近年来,循证医学提出将肥胖管理作为T2DM治疗的首要目标[3-5]。对达成减重目标者,需持续监测、提供支持并维持长期干预。然而,长期维持体重目标范围面临挑战[6]。由于单次BMI测量无法反映长期体重轨迹,限制了治疗效果评估,亟需新的评估指标。为此,研究者引入“BMI TTR(BMI Time in Target Range)”这一时依性指标,通过Rosendaal法线性插值计算(公式:BMI TTR%=达标年数/随访年数×100%)。前期Look AHEAD试验[7]已验证BMI TTR的增加与复合肾脏结局风险显著下降,但该指标与死亡率的关联尚未明确,需进一步探索。

BMI TTR与死亡率的关联究竟如何?

上海交大团队前瞻性研究追踪来揭示

研究目的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索BMI TTR与T2DM患者全因及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的关联。基于PREMIRE队列[8-9]的3,708例≥40岁T2DM患者(2010~2020年),通过4年内≥5次BMI测量计算BMI TTR,前瞻性分析其暴露期(T0至第4年)与结局期[截至2021/12/31的全因及CVD死亡(以先发生为准)]的关联。


1 研究设计

结局判定与变量定义

主要结局为全因死亡率,次要结局为CVD死亡率(ICD-10编码I00~I99),通过身份证链接上海疾控中心(SCC)数据库判定,该地区死亡事件缺失率为0.7%。关键变量定义严格遵循国际标准[10-13]

  • BMI分类(中国标准WS/T 428-2013):低体重(<18.5kg/m2)、正常(18.5~23.9kg/m2)、超重(24.0~27.9kg/m2)、肥胖(≥28.0kg/m2);

  • 吸烟:每日≥1支香烟且>6个月;

  • 饮酒:每日酒精≥20g且>6个月;

  •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CKD-EPI(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工作组)公式计算。

研究结果1——肥胖悖论与保护机制

研究共纳入3,708例T2DM患者,在中位随访5.0(3.3~6.6)年期间,全因死亡为1,020例(CVD死亡260例)。死亡组较存活组年龄更大(72 vs 65岁,P<0.001)、男性比例更高(61.8% vs 56.9%)、BMI更低(23.9 vs 24.7kg/m2,P<0.001)、肾功能更差(eGFR 79.9 vs 90.2mL/min/1.73m2,P<0.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更高(3.03 vs 3.01mmol/L,P=0.001)以及降压药使用率更高(88.4% vs 82.4%,P<0.001)等。

值得注意的是,超重(BMI 24.0~27.9kg/m2)的全因及CVD死亡风险均低于正常体重组(18.5~23.9kg/m2)。此现象可能源于:(1)代谢储备假说:超重状态通过a.上调保护性脂肪因子;b.增强内毒素-脂蛋白相互作用;c.毒素隔离作用,提供生存获益[14-16]。(2)人群特征差异:超重/肥胖者较消瘦者更年轻,可能因更早接受糖尿病监测而改善预后[17]

2 BMI与死亡风险相关性

研究结果2——BMI TTR或成糖尿病管理新指标

①BMI目标范围为18.5~27.9kg/m2,将BMI TTR分为4组:0%、0.1%~67.1%、67.2%~99.9%、100%。研究发现,BMI TTR与全因及CVD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对于全因死亡,BMI TTR=100%组风险最低(调整后HR=0.34。95%CI:0.29~0.40),较BMI TTR=0%组降低66%;且BMI TTR>0.1%即具保护效应。而对于CVD死亡,BMI TTR=100%组风险降低65%(HR=0.35,95%CI:0.26~0.48)。

3 BMI TTR与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

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进一步揭示风险临界点,全因死亡风险在TTR<63%时陡升,CVD死亡风险在TTR<80%时急剧增加。

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

③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BMI TTR作为新增参数显著增强预测效能

1.全因死亡率预测

  • 传统模型曲线下面积(AUC)=0.703

  • 加入BMI TTR后AUC提升至0.769(P<0.001)

2.心血管死亡率预测

  • 传统模型AUC=0.796

  • 加入BMI TTR后AUC提升至0.813(P=0.003)

5 BMI TTR可显著增强死亡率的预测效能

小结

本研究通过分析亚洲中老年T2DM人群,采用CDC验证的死亡率硬终点数据,首次证实维持BMI在目标范围(18.5~27.9kg/m2)与全因及CVD死亡风险降低显著相关。值得关注的是,BMI TTR作为实用、常用且经济高效的指标,有望成为糖尿病长期体重管理的评估工具,尤其适用于中低收入国家(LMICs)的临床实践。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合作伙伴 | 关于万川 | 员工服务 | 物流查询 | 万川视频    

 

版权所有:江苏万川医疗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Varsal ©     法律声明

ICP:苏ICP备14047837号-1  


南京万川医药 信息部 建设与维护